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随着 Apple Pencil(USB-C)版的发表,好像有不少人搞不太懂,到底苹果是为什么要选在没有任何 iPad 新品更新的一年,推出这样看似更为入门的触控笔配件。 而随着它正式开卖,电脑王阿达团队也透过实际体验,来感受一下这支降低原厂触控笔购入门槛的Apple Pencil到底值不值得入手,还有能不能带给更为平价的三方触控笔威胁。 继续阅读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内文。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没有新款 iPad 发表的 2023 年一整年里,众多期待苹果平板电脑新品的朋友,想不到在 10 月的时候迎接的,居然是一款(至少在价位上)更为入门的 Apple Pencil… USB-C。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没错,它没有任何的「世代」数字,但它却有着可以 Apple Pencil(第 2 代)的外型以及磁吸在新世代 iPad 上的硬件支持。

虽然从「不支持压力感应」也就是直接对笔触加压来改变笔刷力度的进阶绘图能耐,还有也「不支持点两下笔身」快速切换工具的功能,让人直觉地认为这就是它就是个入门产品而已。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图片来源:Apple

然而Apple Pencil(USB-C)却能支持最新M2世代iPad Pro对于Apple Pencil(第2代)新加入,可以像是鼠标光标那样以距离最远12mm感应笔尖位置的悬浮功能。 就又让人对于它的产品定位感到疑惑。

更让人想要通过实际使用体验,来确认一下,到底 iPad 搭配这个时隔 5 年再有新设计的苹果触控笔新品,到底用起来如何,以及可以推荐给哪些人购买使用。

开箱体验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Apple Pencil(USB-C)的盒装也采用了纸条拆封的环保设计。 从盒装上就已经可以看到,它能直接透过笔身尾端隐藏的 USB-C 孔来进行充电及配对。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由于基本上你只会拿来与 USB-C 版本的 iPad 搭配使用,而且笔身上就已经有了接口。 所以盒装内除了笔的本体以外并没有附上充电相关的配件,就只剩下基本的说明文件纸张而已。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直接把 Apple Pencil(USB-C) 抽出纸张包装。 单看笔的本体如果没注意到笔身尾端的缝隙的话,应该很多人都会认成是第 2 代的 Apple Pencil。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实际拿来与 Apple Pencil(第 2 代)比较就会发现,以长度来说,还是高阶的版本比较长一些(155mm vs 166mm)。 但重量方面官方的规格第 2 代其实是只有稍重 0.2g 而已。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喔,然后其实仔细看笔上的「🍎 Pencil」Logo,USB-C 款的是有稍微浅一些。 表面质感虽然算是雾面材质,但个人认为第 2 代的版本还是比较细致一点 – 如果硬要比差别的话啦。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以把玩笔身的重心来说,个人会觉得 Apple Pencil(USB-C)的笔身重心相对比较集中在后端一点(大概是 USB-C 的结构? )。 单就拿起来的手感来说,个人比较喜欢 Apple Pencil(第 2 代)。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不过相对较短的 Apple Pencil(USB-C)倒是给我更为紧凑利落的感觉 – 虽然,打开顶端的 USB-C 充电/配对孔基本上就会跟 2 代差不多长了(如上图)。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Apple Pencil(USB-C) 尾端的这个端口的设计个人觉得相当不错。 苹果在尾盖的部分采用了不能直接拔下的设计,有点像是以抽屉的方式来露出隐藏在 Apple Pencil 尾端的 USB-C 端口。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这里的开盖手感带有一点磁铁的互斥感,所以即便有一点点点点担心这个机制的使用寿命。 但拿在手上无聊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开关个几次,好像能够感受到类似按压传统原子笔或自动铅笔尾端按钮的那种疗愈感(咦)。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既然聊到了这支触控笔的最大重点 – 也就是 USB-C 的规格,当然要谈一下它的配对/充电体验。

虽然长得跟 Apple Pencil(第 2 代)很像,也具备有磁吸在基本上所有直角中框设计的 iPad 之上。 不过实际上 USB-C 款的 Apple Pencil 磁吸在这些 iPad 之上除了好收纳固定外。 2 代超直觉方便的磁吸充电/配对功能,在 USB-C 版本上就变成了必须完全倚靠 USB-C 线材才能完成。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虽然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样 Apple Pencil(USB-C) 的磁吸好像只剩收纳功能而已。 不过其实苹果还有通过磁吸后提供休眠省电功能,来改善了初代Apple Pencil容易闲置没用就很容易没电的问题。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因此,即便充电与配对的体验可能没有两位 Apple Pencil 前辈直觉 – 初代可以 Lightning 直插,还有比它更直观的了吗? 但 Apple Pencil(USB-C)还是有利用磁吸的规格提供了一些体验方面的改进。

喔对了,透过原厂的电池桌面小工具,也是能看到Apple Pencil的电量与充电状态的唷。 (没错,上图我是直接用 iPhone 15 的 USB-C 来为 Apple Pencil 充电 – 真方便! )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这次我们特别借来可说是介于 Lightning 版 iPad 以及 USB-C 版 iPad 的「真 · 分水岭」的 iPad(第 10 代),来搭配使用这次的 Apple Pencil(USB-C),也是有着相当代表意义的。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毕竟对于 iPad(第 10 代)的用户而言。 如果真的是因为觉得后续加入 USB-C 转接头的 Apple Pencil(第 1 代) 的使用体验实在太别扭的话(转接头与笔盖都必须很注意不要弄丢… )。 这次的 USB-C 款可以说是完全改善了多数的痛点,而且还更为便宜。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只是能同时支持Apple Pencil(第1代)以及2023年新推出的Apple Pencil(USB-C)的iPad 10在实际绘图体验方面,就会需要有所抉择 – 因为USB-C款的并不具备有压力感应的规格,而目前所有Apple触控笔体验包括磁吸充电配对、压力感应、悬浮控制等几乎全面兼顾的Apple Pencil(第2代),却无法在iPad 10上支持。

这会是这款 iPad 目前比较尴尬且需要消费者稍微注意的地方 – 当然,也可以解释为苹果刀法厉害之处。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是说,其实在 Apple Pencil(USB-C)也还是支持对于笔尖倾斜度的感应能力 – 能在特定笔刷影响到粗细的差异; 在先前的Apple Pencil能与三方触控笔提供最大的差异体验部分 – 极低延迟与像素等级精准度的部分,这次的USB-C版Apple Pencil都依然拥有。 所以还是维持着以往 Apple Pencil 的流畅手写体验。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整体来说,高端款的 1、2 代 Apple Pencil 之所以较昂贵,主要还是在于绘图方面的需求与体验所致。 但个人会觉得,即便是以笔记使用需求为主,少了双击触控快速功能是相当可惜之处。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简单的讲,在手写笔的书写与使用体验上,苹果透过「直觉」的操作与功能,狠狠切出了高阶与入门款的差异。

因此,即便要用 Apple Pencil(USB-C)画出/写出与高端款差不多的绘图或笔记并非不可能,但就会比较需要额外的操作才能达成。 充电/配对也是同样的道理。 只能安慰自己 Apple Pencil(USB-C)至少比较好借到线… 也不怕忘了带转接头(而且现在 iPhone 15 也能帮忙充电了)。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说到不那么入门的两个例外。 其中之一是 Apple Pencil(USB-C) 是所有 Apple Pencil 产品唯一直接支持「边充边写」的手写笔(先前的 Lightning 虽然可以接线充电,但印象并不能同时使用)。 另一个在发表的时候就已经很多人发现,也就是可以悬浮控制 iPad 的功能了。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因此,对于这款相对入门的Apple Pencil而言。 即便少了压力感应功能,但透过悬浮功能,如果搭配类似 Procreate 那样的专业绘图应用对于悬浮控制的笔刷预览支持,说真的要进行专业绘图也不是不行; 而且在副厂手写笔百花齐放的现状下,也有不少绘图App透过软件设计为单纯的触控笔功能添加了不少便利的绘图体验,这些软件方面的考量也都可以纳入购买考虑点。

Apple Pencil(USB-C)之于初代版本,除了比较不用担心忘记充电,悬浮控制对于主要是希望能用 Apple Pencil 来当系统与应用像是剪片之类操作使用的人而言更是大大加分 – 从这样的角度看 Apple Pencil(USB-C)就是很亲民的选择了。

虽然,为了要悬浮控制目前只能买相对高价的 Pro 系列就是了…

结语

先前的 Apple Pencil 即便价位称不上亲民,但对于想要在 iPad 上进行专业绘图的人而言,其实一直都是十分当然的选择。

基本上如果你是真的很想要试试 Apple 原厂手写笔体验但预算真的不高的朋友,相信看到这次 USB-C 版本的价位应该很多都已经冲了吧? 不过个人会更推荐 Apple Pencil(USB-C)给,想要以更直观的方式操作 iPadOS 的各种应用以及笔记使用的朋友。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Apple Pencil(USB-C)不仅能让不支持触控笔无线充电与配对的 iPad 10 享有不透过转接器,直接有线进行充电与配对,还能支持磁吸休眠省电的功能。 更短小的笔身个人觉得也十分讨喜,特别适合 iPad mini 搭配使用(超爱这个组合! )。

以我们的借测期间的体验来说,它能很忠实的完成各种笔记与系统操作工作。 即便针对更专业向的手写绘图功能方面与使用体验可能无法这么直觉。 但Apple Pencil最核心的流畅书写体验原厂依然有提供,加上更为亲民的价格,相信还是跟众多三方触控笔产品相比还是有其优势存在。

Apple Pencil (USB-C) 开箱体验:应用的分歧,妙妙的定位 - 电脑王阿达

其实这篇写到最后,个人比较好奇的是苹果为什么会选在这个 iPad 新品的「真空年」推出这样的产品。 而当我把 Apple Pencil(USB-C) 不小心跟 iPhone 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仿佛知道了些什么…

好啦,上面真的是偏向开玩笑。 但相对于 iOS 支持或是传了许久的折叠款 iPhone 搭配使用。 个人觉得未来 Apple Pencil 如果能搭配 Mac 设备使用的话,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应用方向。 毕竟在桌面产品上,USB-C 都不会很难找到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呢?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